近日,一条“书店转让,图书清仓处理”的消息出现不少人的朋友圈里,引起不小的轰动,也引发“书虫们”的感慨,纷纷前往书店购买图书以示怀念。
随着电子书和电商平台冲击,实体书店关门已是司空见惯,为什么这家名叫“建安书社”的书店能引起这么多人的感慨呢?
带着这些疑问,3月21日记者来到“建安书社”,一探究竟。
“能多买一本是一本”
“老板,这几本书多少钱?”“帮我算下账,看看这些书多少钱?”“这些书我要了,帮我装起来吧!”走进建安书社,不大的功夫已经有几名市民选好了心意的书,付完钱恋恋不舍地离开,仿佛在和一位老朋友做最后的告别。
“这些都是书店的老顾客,听说我们不干了,特意来捧捧场。”店主徐瑞告诉记者,“清仓”活动是从3月20日开始的,最低只要三折,又恰逢周末,来买书的人很多。在当天购书的人中,有些是昨天来买过的。
孙亚楠是一名文艺女青年,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。当她看到书店清仓处理准备关门的消息时,心里很不是滋味,既有惋惜,也有不舍。在书店转了一会,她终于挑到了几本称心如意的书。“能多买一本是一本,这也算是文学做点事情。”孙亚楠叹息说。
孙亚楠说,市区有不少读书的地方,像新华书店、之意书社、社区文体中心,都是不错的去处,但像建安书社这样由“书虫”开的纯文学书店却很难得,而且坚持了这么多年,很让人钦佩。
“一直坚持纯文学经营”
建安书社位于市区东寨外街上,对面就是原老一中,也就是现在的十九中。书店经营面积不大,只有两间门面,经营的基本上是纯文学类书籍,以及少量作文书和工具书。“书店从成立时起,就坚持纯文学经营。”徐瑞说。
书店是2002年成立的,最早叫天卷书店,位于市区新华南路谯城区人武部对面,2003年搬到大隅首西边,紧邻亳州二中。那几年是书店生意红火的时候,因此2005年在新华北路的新一中对面开了一家分店。
2009年,新一中分店搬到现在的位置,几年后,亳州二中总店正式关门。当时没有电子书和互联网的影响,书店生意还不错,但徐瑞一个人忙不过来,书店利润薄又请不起人,索性就关了总店,专心经营单店。
随着电商的冲击,实体书店日益凋零,不少纯文学书店转型教辅书店,有了一些转机。徐瑞也短暂尝试过经营教辅,但忙不过来,最终放弃了,继续坚持走纯文学之路。
“书店是我第二个孩子”
今年是建安书社开业第20个年头。不过还有一个多月,书店要么关门要么转让,无论哪种结果,对徐瑞来说都是件非常难过的事。“女儿两岁时开的书店,今年女儿已经22岁了。书店就像我的第二个孩子,非常有感情。”徐瑞说。
谈到开书店的初衷,徐瑞说,女儿从小爱看书,尽管两岁时朦胧不懂,但只要到书店,女儿就会安静下来,不停地翻书。爱人是上班族,更是噬书如命,床头摆的到处是书,再加上她自己也爱读书,所以就开了一家书店。以后就算出去找工作,她也会找一个与书有关的。
徐瑞说,只要是到建安书社的,都是爱书的人。从北京回来的李先生看到建安书社正在处理图书,特意抽空前来转转。“这套《平凡的世界》虽然只是普通的精装版,但打折后只要50多块钱,还是非常划算的。”李先生说,相对于电子书,他还是喜欢纸质版的书,有读书的感觉。
“经营书店这么多年,除了书,别的没攒下什么。”徐瑞说,她家的存书大概有20多万册,如果有喜欢的读者,可以到书店选购,就算是帮书籍找个好“归宿”。
(记者:李鹏 文/图 编发:亳州头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