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,由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组编的《全国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集》出版,我市谯城区创新盘活“老三资”、精准赋能“新三样”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入选。
如何把散落在乡间的闲置资源全面摸排、盘活利用起来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,并由此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?近年来,谯城区积极探索,盘活集体资金、资产、资源“老三资”,做强振兴工坊、振兴农场、振兴能源“新三样”,把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探索出一条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、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。
据了解,谯城区“三变”改革聚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,通过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农村集体“三资”大摸底、大整治、大提升、大规范工作,进一步摸清农村集体“三资”底数,整治侵占村级集体“三资”行为,提升农村集体“三资”利用效益。同时,谯城区积极探索“振兴工坊+振兴农场+振兴能源”“新三样”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,有效推行“资源发包、物业出租、居间服务、资产参股”等多种集体经济经营模式,逐步建立产权明晰、权责明确、经营高效、管理民主、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加快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化高质量融合发展。
通过清理“老三资”、发展“新三样”,近年来,谯城区一个个村集体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。2024年,全区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.81亿元、村均收入76.56万元,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村215个,占比90.72%。预计今年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2.07亿元,实现收入5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。(记者 刘景侠)